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AutoShanghai2025)于2025年4月23日-5月2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攜同上海市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車展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第八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作為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官方技術論壇于4月24-2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洲際酒店舉辦。
4月25日上午,由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的“下一代電動化平臺定義”分會場成功舉辦,作為第八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分會場之一,此次會議聚焦下一代電動化平臺技術,邀請來自整車、熱管理、電驅動等上下游企業的專家展開深入研討。
會議現場
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機工作組主任 貢俊
會議由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機工作組主任貢俊主持。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凌和平、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電源架構專家路萬里、東風汽車研發總院乘用車平臺中心副總工程師趙春來、舍弗勒中國電機控制事業部總監蘇嶺、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汽車高級客戶經理許可、上海海立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陶宏、華澗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周磊、曼胡默爾全球新能源技術中心中國區負責人吳斌、佛瑞亞海拉電子事業部車身電子硬件全球負責人Daniel Klimeck 9位嘉賓發表演講。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凌和平
凌和平以《下一代純電平臺技術探索》為題發表演講,充電速度是當前純電動車的最后一個痛點,比亞迪提出“兆瓦閃充”概念,通過提升整車電壓平臺至1000V,充電功率提升至1MW,實現“充電5分鐘,行駛400公里”的油電同速體驗。該技術采用創新的閃充電池和冷媒直冷復合冷卻技術,保證了電池在大電流充電下的高安全與長壽命。同時,比亞迪推出雙槍充電技術,讓用戶在普通超充樁也能體驗到兆瓦級閃充。
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電源架構專家 路萬里
路萬里以《透視48V:全景解析與行業展望》為題發表演講,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快速發展,低壓系統功率需求激增。48V技術優勢顯著:功率擴展性強(支持6kW以上)、全面升級48V之后降重降本(線束用銅量減少65%左右)、低壓側的導線損耗降低75%左右。然而,48V技術推廣仍面臨標準不完善、供應鏈不成熟、系統成本高等挑戰,預計2030年后48V系統的成本有望與12V持平。特斯拉、小米、蔚來等車企已率先布局,48V將成為電動汽車低壓系統未來發展方向。
東風汽車研發總院乘用車平臺中心副總工程師 趙春來
趙春來以《一體化行駛單元底盤研究現狀及東風實踐》為題發表演講,一體化行駛單元底盤技術以輪轂電機加電子機械制動為典型構型,實現驅、制、轉、懸高度集成,具備高冗余、強解耦、模塊化等優勢,可打破傳統底盤輪距和軸距限制,縮短平臺迭代周期。東風汽車正在加速推進分布式輪轂驅動技術工程化,預計十五五期間實現車型應用。該技術發展仍面臨供應鏈不成熟、標準缺失等挑戰,但東風已牽頭行業標準制定,聯合國內整車企業共同推動產業化進程。一體化底盤技術是“具身智能”理念的理想支撐,未來將為自動駕駛和特殊場景用車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舍弗勒中國電機控制事業部總監 蘇嶺
蘇嶺以《PCB嵌入功率芯片技術助力高效電驅系統發展》為題發表演講,該技術通過多層PCB的3D布局設計,將逆變器CLTC效率提升至99.1%,同時降低環路雜散電感至5.4nH,減少開關損耗40%。48V PCB嵌入式技術已于2023年在BSG產品上量產,高壓嵌入式功率模塊正在跟客戶合作開發。該方案無需陶瓷基板,可減少15%碳化硅用量,未來成本優勢顯著。其緊湊設計支持多合一電驅系統,適用于乘用車和商用車。目前,可靠性測試進展順利,產業化進程加快。此外,該技術可靈活定制形態,為下一代高效電驅系統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汽車高級客戶經理 許可
許可以《英特爾汽車為下一代電驅電控及E/E架構域控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與機遇》為題發表演講,英特爾汽車近日推出自適應控制單元(ACU),重新定義電動汽車電控標準。該芯片采用異構架構,結合CPU與可編程硬件單元,實現100%確定性實時控制,實時控制算力較傳統方案有巨大提升。已量產的T系列專注單芯片控制,新一代U系列支持多合一集成,可減少ECU數量并提升能效5%,同時支持12萬轉超高轉速電機運行。配套AC APP軟件平臺提供虛擬化及安全功能,符合ASIL-D最高安全標準。
上海海立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 陶宏
陶宏以《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發展及其對壓縮機的挑戰》為題發表演講,高壓快充技術涉及絕緣、高轉速等問題,給出了預冷的低成本解決方案。低溫制熱方面,補氣增焓方案雖高效但復雜,混風是有效降低低溫熱負荷的方案;新工質(如R290和CO2)替代技術路線,需兼顧能效與經濟性,避免過度犧牲性能。分析了熱氣旁通三角循環、集成冰箱、集成PTC、無控制器等壓縮機集成復用技術的發展趨勢。行業需推動熱管理系統標準化,未來將向更簡單、可靠、低成本方向發展。
華澗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 周磊
周磊以《高壓電子風扇助力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變革》為題發表演講,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技術的三大趨勢包括高端化、高性能化、高集成化。針對大功率電機散熱需求,華澗推出高電壓電子風扇(HVEF系列),通過提升電壓平臺降低工作電流,減少風扇數量,提升能效,同時優化噪音與EMC性能。此外,華澗還展示了全球領先的25萬轉高速離心壓縮機,采用氣懸浮無油技術,體積較傳統方案縮小80%,效率提升30%-50%,已應用于新能源車快充及儲能溫控領域。
曼胡默爾全球新能源技術中心中國區負責人 吳斌
吳斌以《高精度過濾技術護航動力電池的安全與效能》為題發表演講,針對中國最新發布的動力電池安全標準,尤其是熱擴散煙氣防護的新要求,曼胡默爾推出全球首款集成過濾功能的防煙電池包防爆閥。該產品不僅能平衡電池包內外壓力、防水防火,還能在熱失控時緊急泄壓,并高效過濾有害煙氣,確保乘員安全。測試顯示,該方案可完全阻隔磷酸鐵鋰電池熱失控產生的煙霧。
佛瑞亞海拉電子事業部車身電子硬件全球負責人 Daniel Klimeck
Daniel Klimeck以《顛覆性汽車配電技術:電子保險絲在現代車輛中的作用》為題發表演講,傳統保險絲因反應滯后和需手動更換的缺點已無法滿足現代車輛需求,而電子保險絲通過智能化的電流、溫度控制及快速關斷功能,能在問題發生前預警并隔離故障,提升安全性。此外,該技術可減少30-40%的銅使用量,降低線束重量和熱排放,優化空間設計。Klimeck還提到,電子保險絲支持分布式處理架構,結合AI和數字孿生技術,可實現預測性維護。該技術計劃于2027年與德國高端OEM合作量產,標志著汽車電力系統邁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階段。
電動化平臺是電動汽車發展的核心基石,決定著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力與未來走向。目前,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加速融合發展,需提前定義下一代電動化平臺,明確技術及產品發展路線,并給出關鍵技術指標提升方向。本次論壇不僅搭建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經驗的平臺,更激發了對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深刻思考。電動化平臺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嚴重依賴驅動電機、動力電池、智能底盤,包括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駕駛,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將繼續依托下屬各個工作組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凝聚產學研力量,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
作者 | 趙 遷
審核 | 劉國芳
編輯 | 國兆猛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