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AutoShanghai2025)于2025年4月23日-5月2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攜同上海市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車展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第八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作為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官方技術論壇于4月24-25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洲際酒店舉辦。
作為保障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量產落地的關鍵,智能底盤與自動駕駛的深度融合發展,正帶動驅動、制動、轉向、懸架等關鍵部件的重構創新,從傳統的單一功能向多功能一體化集成演進。4月24日下午,作為第八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分會場之一,智能底盤與自動駕駛融合研討會暨聯盟智能底盤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圍繞智能電動底盤2025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底盤與智能駕駛融合、智能行駛單元、智能輪胎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工作組和分會專家及參會嘉賓近200余人參加會議。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趙立金作開場致辭,指出在集成拓撲、線控零部件和電子架構全方位的技術革新下,下一代汽車底盤性能邊界不斷擴展、動態能力實現躍升,催生了智能底盤場景化用戶功能體驗的全面升級。研發邏輯從機械優先轉向數據驅動的閉環模式,正重塑產業鏈分工。強調要持續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完善標準體系建設、構建協同高效產業生態,希望產學研各界緊抓戰略機遇期,掌握新型底盤發展的話語權,實現智能底盤上下游產業鏈高質量融合發展,全面支撐我國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趙立金
工作會議
在智能底盤工作會議上,清華大學教授張俊智作工作報告,比亞迪底盤技術開發中心總監廖銀生、華為數字能源智能電動產品線副總裁陳偉、清華大學助理研究員何承坤、吉林大學教授許男分別做主題報告。吉利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張曉東主持工作會議。
清華大學教授 張俊智
張俊智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2025年智能底盤牽引性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與應用重點工作。將推動以“危急工況整車運動安全控制”為主的立信工程,通過底盤與智駕動態融合感知,實施車輛環境、狀態高精度聯合觀測;通過量化底盤安全邊界,實施底盤與智駕動態協同規劃與一體化控制;立足整車安全,分步實施危急工況下整車一段式端到端運動控制。推動以“復合線控制動系統”為主的引領工程,以電機與線控制動深度復合,實現驅動制動一體化與四輪分布式,深度改變傳統防滑、防抱死、穩定性控制,打牢復合線控制動系統產業化基礎,穩步推進智能行駛單元產業化進程。推動以“下一代智能電動汽車”為主的擔當工程,推動面向未來的高機動、高可靠、高安全的下一代技術與產品,分步開展智能底盤牽引性技術與產品的創新與應用研究。
吉利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 張曉東
廖銀生總監分享了智能底盤與智能駕駛的融合探索,認為L3自動駕駛階段是底盤與智駕融合的磨合期,要實現系統交互的雙向性、數據有效性,提供合理化邊界依據。智能底盤在L3+自動駕駛階段將與智能駕駛進一步深度融合,以感知融合實現高精度、高魯棒性地形識別,以控制閉環實現車輛運動姿態調節與路徑規劃的數據閉環,同時界定好責任歸屬。
比亞迪底盤技術開發中心總監 廖銀生
陳偉副總裁介紹了華為“運動域”安全架構,運動域是動力域能力擴展和升級,動力部件與運動部件將相互冗余,相互調用,實現行駛安全和駕駛絲滑。將探索部件極限能力,基于場景切片挖掘用戶最關注的安全、操控場景邊界,突破固有駕駛思維,重塑駕駛理念,從本能安全,本能+冗余安全,分階段構筑全域安全。
華為數字能源智能電動產品線副總裁 陳偉
何承坤助理研究員分享了驅制動一體化系統設計與控制關鍵技術,面向智能行駛單元技術邊界探索前瞻研究需求,設計了高安全、低延遲、強回饋的驅制動一體化系統。測試結果顯示驅制動一體化系統在控制精度、冗余容錯等方面相比現有技術更佳。預計2025年底將完成智能行駛單元整體設計與整車集成測試。
清華大學助理研究員 何承坤
許男教授介紹了智能輪胎發展的機遇、現狀與挑戰,認為智能輪胎是智能化時代整車感知能力的重要補足,智能輪胎傳感與邊緣計算、車規級AI結合,將重構輪胎產業價值鏈條。目前技術挑戰依然突出,近三年將是智能輪胎從實驗驗證到工程落地的關鍵窗口期,仍需跨界協同與標準推動。
吉林大學教授 許男
在研討環節,與會專家分享了關于智能底盤與自動駕駛融合發展的思考,進行了深入交流。
技術交流
在技術交流環節,固特異亞太區產品研發及質量副總裁格雷格·漢納、極氪智能科技新能源開發中心動力底盤一體化負責人鄧翔、上海拿森汽車電子副總裁潘盼、大陸集團創新及工程卓越總監潘亮、上海利氪科技合伙人&副總裁毛新星分別做主題報告。格雷格·漢納副總裁從體驗、安全和能耗三方面介紹了固特異智能輪胎解決方案,以及電動汽車輪胎的可持續材料應用。鄧翔分享了智能底盤關鍵技術應用實踐和展望,介紹了智能底盤在XYZ六向的深化發展和對車輛性能邊界的提升,以及L3自動駕駛對功能安全和架構冗余的新挑戰。潘盼副總裁分享了拿森助力高階智駕落地的技術方案,未來整車企業與Tier 1應深度協作、相互開放,推動動力制動轉向融合冗余控制。潘亮總監介紹了從制動到全域運動控制演進,和逐步實現“干式制動系統”的創新路徑。毛新星副總裁分享了線控底盤XYZ核心技術及應用,以及線控制動冗余方案、全液壓解耦制動系統、集成式智能制動系統、高階智駕冗余方案等。
固特異亞太區產品研發及質量副總裁 格雷格·漢納
極氪智能科技新能源開發中心動力底盤一體化負責人 鄧翔
上海拿森汽車電子副總裁 潘盼
大陸集團創新及工程卓越總監 潘亮
上海利氪科技合伙人&副總裁 毛新星
作者 | 劉德舟
審核 | 劉國芳
編輯 | 國兆猛
Copyright© 2021 CHINA-SA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京ICP備13022631號-3
地址:北京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02號天蓮大廈四層 郵編:100055
Tel:010-50950000 Fax:010-50950095